“升維思考”數字科技發展 大變局中謀求戰略主動******
當今世界,人類社會正經歷自工業革命后最重要的一場變革,數字技術是這場“大變局”的核心動力。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數據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準確把握其發展趨勢,才能謀求戰略主動、贏得未來先機。
談到“升維”,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科幻小說《三體》中“升維思考,降維打擊”的方法論。在商業變革中,“升維思考”就是數字化轉型、“數實融合”的過程。自2020年起,騰訊聯動百位內部科學家、技術專家和外部院士專家,連續3年發布《數字科技前沿應用趨勢》報告觀察。
繼2021年的“變量”、2022年的“融合”之后,2023年數字科技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升維”特征。今年的報告以“升維”為題,從IT重塑、未來網絡、數實交互和智能世界四個維度,從數字科技的科研突破、重大事件和創新應用等方面,對高性能計算、泛在操作系統、云計算、數字人、時空人工智能、能源互聯網、Web3、機器人、數字辦公、產業安全共10個熱點方向進行了深入分析,對2023年的主要數字科技創新趨勢做出前瞻性判斷,為洞察數字經濟、踐行以數強實提供了“升維思考”的參考。
數字科技重構國家競爭新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放眼全世界,全球科技競爭趨于白熱化,數字經濟改變了全球競爭的格局,一部分國家和地區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搶占了發展先機,逐漸形成本國或本地區的競爭新優勢,而有的國家和地區則處于不進則退的尷尬境地,數字經濟環境脆弱,形成明顯的對外依賴。
我們常講,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在數字化浪潮的背景下,“綜合國力”的概念也在嬗變。隨著數字技術的持續發展,數據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實力要素,數字技術競爭已經成為大國關系調整的核心動力之一。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同比名義增長3.0%,當年全球經濟負增長3.3%(世界銀行數據),數字經濟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推動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曾斷言,“未來的數字經濟時代,國家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算力,是千真萬確的概念?!庇杏^點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形成了傳統經濟和數字經濟構成的“新二元經濟”,數字經濟和傳統產業的并行,成為現代世界的基本特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梅宏在《升維-2023年十大數字科技前沿應用趨勢》報告推薦語中表示,數字化轉型是一次根本性的變革,它帶來的是一次范式變革,信息技術正從助力社會經濟發展的輔助工具,轉變為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從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的“數據二十條”意見中,我們也能深切感受到國家對于數據的重視。引言中明確指出,意見出臺的重要目的在于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
農業經濟時代,土地和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工業經濟時代,石油是國家經濟的“血液”,而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新型石油資源”的價值逐漸凸顯,類似石油的“采-運-煉-儲-用”是工業經濟的核心命脈一樣,數據的“采-存-算-管-用”就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命脈。
在《升維-2023年十大數字科技前沿應用趨勢》報告中,無論是高性能計算、泛在操作系統,還是不斷演進的云計算、時空人工智能、Web3,以及充滿未來色彩的機器人、數字人、自動駕駛,都在重構我們的ICT基礎設施,組成了報告中展示的一幅“科技星圖”。
在“科技星圖”之下,AI大模型、AIGC、自動駕駛、蛋白質結構預測等人工智能應用大量涌現,數字辦公、知識共創、遠程交互風起云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從“在線”向“在場”轉變,協同的邊界正在逐漸被打破。復雜場景下,“人機物”的深度融合、全面加速,算力不僅成為人類智慧的核心,更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數實融合夯實高質量發展底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彪S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堂“必修課”?!皵祿畻l”意見中也提到,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是一條“主線”。
作為一種全新定義的生產要素,有異于土地、礦產、森林、石油、人力等,在某種意義上,數據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無形”的數據卻能帶來“有形”的、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而數據只有流動起來,才會產生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生產力。
數字化是護航實體產業“穿越風浪”的重要助手。對于企業來說,如何充分挖掘數據富礦,釋放數據生產力,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課題,也是“數實融合”的核心要義。
在《升維-2023年十大數字科技前沿應用趨勢》報告中,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提出,數實融合的大潮正在席卷各行各業,數字科技的加速發展,不僅讓“聯”更加泛在,也讓“真”更為身臨其境。
在他看來,“全真”要服務真實的場景,解決實際的問題,在城市、能源、制造、交通、教育、文旅、金融、零售等千行百業發揮更大的價值。全真互聯既是技術驅動的必然方向,也是社會產業升級的關鍵推手。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騰訊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盧山也表示,科技更需要價值視角,科技創新的根本目的,是要給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科技向善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比如,報告中提出,柔性材料的革新將推動機器人仿生精進,依靠光學、電容、電磁等傳感技術,機器人觸覺傳感器進展顯著,而芯片、算法到開源生態的進一步突破,將推動機器人從觸覺感知向觸覺智能進化。在此背景下,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等場景未來3-5年內將有產品級應用問世。后疫情時代,健康產業站在新的起點上,相信相關數字科技將為醫療健康產業帶來巨大變革。
實體經濟面臨的所有問題,都可以在數字科技中尋找答案,這也是一種“升維思考”。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所說,未來具有不確定性,創新離不開對科技趨勢的理性判斷。以發展的眼光和廣闊的視野,從更高的維度思考當前遇到的問題,找準發力點,才能更好地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化解人類生存發展面臨的系列挑戰。
在數字經濟的語境下,“升維思考”就是通過“數實融合”推動實體經濟從競爭力下降、過剩嚴重的傳統模式向數字化賦能、生產率大幅提升的融合發展模式轉變,構建以數字科技為引領、以賦能實體經濟為主線的新型創新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底座”,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這也正是騰訊這份報告的意義所在。(金言)
“讓民間文物修復技藝傳承延續”******
“讓民間文物修復技藝傳承延續”
本報記者 李 強
在展會現場,觀眾體驗如何用傳統技藝加工石材。
本報記者 李 強攝
鐵匠將燒紅的鐵錠捶打成鐵藝裝飾;泥瓦匠用瓦刀和灰泥“修復”古老的建筑墻體;石匠對著一塊大理石左右敲琢,一根羅馬柱頭已近完成;木匠腳踩皮帶輪帶動磨具,將一塊方木打磨成國際象棋的棋子……這是記者不久前在德國萊比錫會展中心舉辦的萊比錫文物保護修復和改造博覽會上看到的景象。
展會上,除了工匠展示技藝,還包括文物修復設備、建筑原材料、工具模具、考古探測儀器等展品。參觀者有機會學習古跡保護、修復和舊建筑改造技藝,體驗文物修復工藝,還能在這一行業中尋找商機。
在一個名為“風格屋頂”的展位前,參觀者手持特制的尖頭錘,將一塊塊黑色的頁巖片敲成各種造型。另一邊,身著傳統服飾的專業工匠,熟練地將同樣的頁巖片敲擊成尺寸一致的圓形瓦片,鑲嵌在屋頂模型上。
“風格屋頂”工作室是一個由德國屋頂工匠成立的組織,傳承著數百年前的手工技藝。時至今日,頁巖石板瓦依然是德國建筑的主要建材?!帮L格屋頂”工作室不僅承攬了許多文物建筑的修繕工作,還承接民間住宅改造,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盈利。
“‘熱愛手工藝’是我們的座右銘?!薄帮L格屋頂”工作室負責人米爾科·菲舍爾介紹,他和他的屋頂工匠團隊在工作之余,運營著數萬粉絲關注的社交媒體賬號,用視頻和圖片記錄“風格屋頂”工匠們日常工作的場景。城堡、市政廳、當地傳統民居的屋頂上,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工匠們特別自豪并熱衷于展示自己的手藝:一塊頁巖片,一把尖頭錘,不到一分鐘就能敲出一個規整對稱的心形圖案。
在展會現場,記者不時看到成群結隊前來觀摩學習的學生。他們大都是職業學校的學生,所學專業涉及文物修復、建筑、園林、木工、瓦工等。安妮·克萊恩鮑爾是一名職業學校學生,她對記者說:“在這里,我可以了解一些實用的操作流程,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跟工匠交流并建立聯系,這也為我未來就業提供了機會,非常有幫助?!?/p>
“修復者在保護建筑遺產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特別是在修復歷史建筑時,他們的特殊專業知識和技能至關重要?!比R比錫展覽公司相關負責人費利克斯·維索茨基表示,“整個文物修復行業迫切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讓民間文物修復技藝傳承延續?!?/p>
?。ū緢蟮聡R比錫電)